“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基辛格
我家老二在画画时会比较专注,但最近又特别希望我陪她一起画。当父母的,大抵都害怕孩子哭闹,所以我就只能也准备好纸张,陪她画。
孩子是天马行空的,可我做不到啊,于是就按最近这些天所看所想、再到网上搜一下,先画了这张:《战“疫”》,模仿着画了个功夫熊猫,对新冠病毒拳打脚踢——当然,熊猫也得戴上口罩。英雄的“雄”和熊猫的“熊”同音,也说得过去。并且,从这几十年来看,有高人在重用憨态可掬的熊猫来代表中国,而逐步弱化虚无缥缈的龙图腾。
但是到了晚上又要陪着画……
此时我能想到的是,在这一次的战“疫”中,切切实实有诸多的英雄在逆向而行。比如李文亮、钟南山、李兰娟、林生斌、何辉等等新闻里曾经报道过的那些人,以及那些医护人员、医院的建设者们、积劳成疾甚至病逝的抗疫人员,他们都是英雄!他们都特别符合我们国人的英雄主义:勇敢、奉献、牺牲。
于是我就画了其中的代表人物:李文亮医生。
我是看着照片画的,之前并不是特别注意,因为此次画他,才发现他应该属于微胖界人士,脸部还是很有肉的,这样的人一般是热爱生活的;他说不上很帅,但是很精神;而最难画的,是他的工卡“武汉市中心医院 李文亮 7228”和那枚红光熠熠的“为人民服务”的党徽。
在此次疫情之前,李文亮就是一个热爱生活、喜欢美食、日常用微博的85后的眼科医生。但从2019年最后的那两天开始,他的生命轨迹发生了变化。从他公开称医院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到被“训诫”、从感染病毒到医治无效病逝,他的一言一行就像一个乐观开朗的大男孩——虽然受了委屈还感染了病毒。他,不仅被称为英雄,更被称为“吹哨者”。
吹哨者,来自于英语“whistleblower”,指的是最早揭露弊端、传播信息的人。这段时间不少文章都介绍了美国联邦吹哨者法案,大概是表达应当鼓励和保护吹哨者、揭弊者的意思。吹哨者毫无疑问就是在信息传播方面的英雄了。
人类社会形成了各种契约、公约、法典。如果只是从个人的生存或者活得更好这个层面来说,似乎不太需要英雄主义行为,也不需要吹哨。安然去过普通人的生活就好。古人就有诸如“好死不如赖活着”、“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等等这些让人要低调、不要逞能的俗语。可是同时,又总结了“时势造英雄”这样的经典语句。
美国经典战争片《黑鹰坠落》中有这么一句台词:
Nobody asks to be a hero.
It just sometimes turns out that way.
翻译过来是:没人想要做什么英雄,只不过是时势使然罢了。这就是“时势造英雄”的意思!
中国青年报有一篇报道,原文里有这么些对话:
记者:如果整件事重新来一遍,你会怎么做?
李文亮:我应该还是会提醒同学们注意。
记者:康复后你还会当大夫吗?你会让自己的孩子选择这份职业吗?
李文亮:我还会当的,没有别的技能。但是我应该不会建议我的孩子当医生了,风险太高。
确实,李文亮最早就只是提醒他的同学注意的。另外,他也如同一个正常的父亲一样,说希望自己的孩子别当医生了,风险太高——而最终李文亮遗憾的病逝。看起来,真实的英雄不像英雄。
当英雄是有风险的,从人生乐趣而言,安乐一生是绝大部分人的追求。所以,在银幕上有好多英雄是因为“出身而成为英雄”,这些怪物一样的英雄,如果生活中确实存在,那么他们不当英雄可能真没法活。
国产化的英雄也有高流量的,比如:
再真实一点,比如中国机长:
可是,感谢信息时代,英雄不仅仅在银幕里,他还在微信里、在微博里。
比如李文亮,他没有三头六臂。他就是在那样的时刻里,做了他认为应该做的事。
他也喜欢《庆余年》。可惜他没有等到续集……
可以预见,在此次疫情之后,众多的英雄故事会被宣发出来。想必在那个时候很多人看着会感动——包括我自己。只是,我更希望每一个英雄都无恙,此后都能享受普通人的生活,因为英雄都是普通人。
(作者:黄循鑫 20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