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循鑫 | @老痛 | ToonKam » 恍惚文章 » 正文

大V发文吐槽“发票额度审核”,称税务局办事效率低

自2024年12月1日起,国家税务总局在全国正式推广应用数电发票。也就从那时候开始,电子税务局的发票“开票额度”一事就成为了小微企业老板们的热点话题,因为企业开票行为就必然给开票额度有关,而这次在开票额度上的改革跟以前有巨大区别,就是会自动变化、智能授予的开票额度。

昨天下午,有一位创业者跟笔者吐槽说他们公司的开票额度被限制在5万元,然后他一个上午泡在税务局,到最后也没能提升开票额度,因为他以前曾经担任小股东的一家公司在诉讼中败诉、案件在执行中。

也不知道是不是手机出卖了我们的聊天,笔者今天上午就看到微博上的一条热门信息,是有着673万粉丝的大V“陈曦”发的,他吐槽了发票额度审核制度,并称税务局办事效率低。

陈曦跟一般企业主一样,首先都认为发票的数电化非常不错,但后来就觉得发票额度审核制度真麻烦,每次都要审核好几天,甚至可能会被拒绝,重新申请又得等几天。这么长时间开不出发票,就会让业务难办、让老板们上火。

笔者看到这个信息时,有379个点赞、250个评论、64个转发。以下是笔者截屏的一点点评论。

基本上大家都觉得数电发票很方便,但是如果发票额度的审核有问题,就会导致不方便

笔者又翻了一下在陈曦发微博吐槽之前、其他人的一些说法,也都大同小异。有网友说:电子发票固然好,但是前半年后半年取额度最高的那个月,很明显就是不开公司的人想出来的门槛,尤其对我们这种业务不太稳定的小公司。

还有网友说:刚才打开天要塌了,这个降额太不合理了 一刀切,对于工程公司一年开票一次不公平啊,难道一年就结算一次每次都要申请吗,还要很多资料。

据权威解释:税务系统每月初会根据市场主体的风险程度、纳税信用级别、实际经营情况等因素自动计算该市场主体的发票总额度。——这大概就是所谓大数据在税务工作中的应用了。笔者那位创业者朋友,就因为他曾经参与的一家公司“有状况”,就导致他自己的公司开票额度无法提高。

在这个制度之下就会有这么几个情况:

1、初创企业一旦有了业务,大概率需要提升发票额度;

2、对于合同单量较少(即便合同额较大)的企业,也会需要提高发票额度;

3、对于平时做小单,偶尔做大单的业务不稳定的企业,在谈下单子之后开票之前就得去申请提高发票额度;

4、业务持续增长中的企业,也需要提高发票额度。

是的,看上去提高发票额度并不麻烦,也就是提供一下需要开票的合作合同,但是,这是需要税务人员审核的!

一旦是需要人工审核的,就有可能会出现:

1、时间被拖延,毕竟人不是机器,无法严格执行时间。就像陈曦说的,就不管你有多急,反正就是拖着你。而陈曦是在深圳,深圳效率况且如此,其他地方会怎样?

2、审核的是有自由裁量权的。笔者另外一个企业主朋友去申请提高发票额度的时候,不管他怎么好说歹说,提交了一堆的文本资料,到最后也没被通过。

3、有其他人可以去影响审核的人,比如某些中介公司,就专门帮企业主去提高发票额度。——往大了说,这不是在助长“权力寻租”吗?

笔者认为,这样的一个“先进的大数据+落后的人工干预”的混合局面之下,最难的还是小微企业。

国家为了规范化管理,出台一些“防患于未然”的制度,笔者认为是好的。

但是,“防患于未然”也不能“因噎废食”。我们还是得相信,大部分企业都只是在艰难经营着,大部分企业主没有干坏事的心思。

这种所谓“预防型”的管理,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懒政”。如果说真有人逃税漏税或者违规开票,税务部门就严格执法,该罚款罚款、该入刑就入刑呗。但是不能因为“可能”存在的违规行为,而去拉低守法者的效率。

很有意思的是,现在各级税务机关去帮助企业解决开票额度问题变成了可以宣扬的事,反而不去对开票额度的审核制度进行反思与调整。以下是笔者在某税务网站上截屏的。

逻辑好像是这样的:我们制造了麻烦,然后我们很光荣地去解决了我们所制造的麻烦,但是,我们又依然在制造麻烦。

——想说的说完了。说点期望:

要想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可不仅仅是去关注那些头部民营企业呀!巨量的小微企业可是提供了不少基层就业岗位的!

此外,笔者毕竟在海南,也希望海南在建设自贸港的过程中,在对小微企业服务上面也可以有一些创新或者提供更高的便利。比如在审核发票额度时,条件放宽些、审核时间紧凑些、效率再高些。

老痛(黄循鑫)

2025.5.13 于 海口·紫贝山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黄循鑫 | @老痛 | ToonKam » 大V发文吐槽“发票额度审核”,称税务局办事效率低

相关文章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