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时的骑楼老街,2月12日老痛摄)
海口骑楼老街在今年春节期间人山人海,据说有几天都突破了10万人次。初四那天我们去体验了一下,光停车排队就用了半个多小时。现在,骑楼老街已经成为很多人到海口的第一站,或者是必打卡的一站。而直到现在,骑楼老街热度不减,这已经成为了海口乃至海南的一个文化现象。
由于我们公司在骑楼老街建设大LED屏和其他的一些广告资源,所以这段时间常去那里干活,也多了一些认识,写出来分享一下。
4月7日,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成功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官方说,这是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结出的新硕果,也是海口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一般均简称为“骑楼老街”。如果不说,我们很多人可能并不认为那是景区。它确实是景区,我也认为是特别不像景区的景区。
(△4月14日中午,我们调试LED屏时,路过的一群老外,看他们的牌子,应该是来参加消博会的。吉羽摄)
首先,一般景区都有一个大门,毕竟很多景区是要收门票的。但是骑楼老街四通八达,即便是已经升级改造为步行街的中山路、水巷口等处,也没有大门,更没有门票一说。可以说,骑楼老街就是海口作为城市的一部分,本地人就会路过或者停留。每逢过年,前来买年货的电单车都能堵几条街,并没有办法单独为游客让出通道,但作为游客,感受一下这种氛围也是很好的体验。
其次,骑楼老街区域里面有原住民,有租户,有的是居住于此,有的是做生意。虽然因此而造成管理协调上较有难度,但确实又让人觉得很真实、很市民、很有“活历史”的感觉。可能也就是在这种视角下,老骑楼一直有着新活力。在夜幕降临的时候,经常能看到好多人在集散广场上纳凉、饴儿弄孙。
其三,来骑楼老街的人中,除了有游客以外,还有骑楼居民、市民。市民往往还反复去逛、去消费。这种“同乐”的景象就不太像“景区”,尤其是不像海南的景区。海南的大部分景区都是过去为了发展旅游而新建的,按照商业化方式运作,完全为了迎合外地游客而打造。——恰又因此,骑楼老街就显得“够海南”。比如有深夜的夜宵,有凌晨的早餐,也有中午和晚上的正餐;有零食、小吃、甜品、水果、咖啡、茶……充分地展示了本地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世哲学。无形中,参与其中的海南人,也成为了游客眼中的“景”。
(△水巷口的凌晨,2023年7月23日老痛摄)
其四,在骑楼老街的消费情况,也不太像景区。比如在水巷口吃饭,在中山路喝咖啡等等,价格上不会很惊人。当然在旺季时民宿价格会涨,但平时还是很亲民的。在骑楼老街里的所有消费,都可以在社交媒体上看得清清楚楚,也就没有多少“宰客”的空间。反而是有很多网红店,即便是在淡季,也“遭到”本地居民的热捧,有人顶着烈日排队,而骑手穿梭其中络绎不绝。
其五,精致与杂乱并存,却将氛围烘托了起来。骑楼老街不是一天建成的,而是数百年建设、衰败、修缮、重整的复杂过程,空间布局不可能如今天建筑语言上的宏伟开阔;又由于后期的电器等新物件的加入,让我们在那相对逼仄的空间里,既能看到原有或后加的精致,却也看到由于改造空间有限而显现的杂乱。甚至有些地方的加盖建筑显得不协调。但是我觉得只要人多热闹、氛围烘托起来了,有些瑕疵就不算什么大事了。
如果说海口骑楼老街不像景区,那像什么呢?
我感觉是像海口的城市客厅。相比之建筑很现代、风光很秀美的海口西海岸等地,我觉得骑楼老街更适合作为城市客厅。因为这里有着海口的沧桑历史,展现着海南人的生活态度、产自海南的特色产品和多样美食,同时也表达着海南人对历史机遇的开放态度。
老痛(黄循鑫) 于 海口·紫贝山房
2024.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