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乐山大佛前,三江涛声带给我五句话

作者按:以下文章约4千字,欢迎细读。这也是我长久以来的笔记整理。欢迎关注我的网站和公众号。

2019年9月7日,世界研学旅游组织(WRTO)专家代表团成员在工作人员带领下,游览了四川乐山大佛(“大佛印象”景区)。我作为成员之一,虽然早些年也来过这里,这次却有了新的收获。

(△ 乐山大佛观景台上看大佛的头部,宏伟之旁,众生如此之小。黄循鑫摄)

作为佛教史、文化史乃至人类史上震撼人心的杰作,乐山大佛值得我们了解一下。乐山大佛,正式名称为“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据记载是因为此地处于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交汇之处,水流湍急造成较多船只事故。怀慈悲心的海通法师,筹款并主持开凿大佛。自唐朝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开凿,中间历经波折,完成于唐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大约与现今20多层楼房一样高),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白天我们从观景道从上往下看了一下。虽是细雨蒙蒙,依然游人如织。晚上我们做上游览船,在江上看了大佛全貌。

(△ 晚上,大佛在灯光秀的烘托下,更显得宏伟壮观。黄循鑫摄)

在这样的山水之间,面对着这一千多年前就镇在这里的大佛,听着三江流的涛声,我似乎明白了一些东西。

一、位置很重要

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形态丰富,伟人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这纷繁的美景中,名山一般都有寺庙或道观。比如五岳之首的泰山,不仅有道教的玉皇顶、南天门、中天门、天街、升仙坊、王母池等等,还有佛教的普照寺、灵岩寺、竹林寺、玉泉寺等等。再比如耳熟能详的少林、武当,都是包了好大一座山。相比之西方宗教场所鳞次栉比、纷争几千年的耶路撒冷,中国人就显得很会选位置。

首先,选择在山上,往往不会与民众闹矛盾。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山下平地才是良田,山上生活风险高、成本高。所以佛道人士选择在山上落地,这样的切入点是非常好的。这样的低调切入,在拥有了众多信众,解决了信众的心理和教化问题之后,经营得好的寺庙道观收入十分可观。僧道可以花钱或者因为当权者赏赐或者以别的手段,拥有大量的田地,以收租的方式让僧道实现财务自由,进而更“专心”事佛修道。据记载,过去少林寺曾经因为田地太多,为了收租和保护安全,养了足足五千僧兵。

其次,选择在山上,虽然生活会艰苦一点,但是却很容易营造一种世俗之外的氛围。不说别的,就说从山下上来的那高度,就让信众低头了无数回。这一点与古代当权者办公场所的台阶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正常人一般走台阶都是要低头的。从心理学上说,一低头,你就是愿意低头了

(△ 大佛印象景区,通往弥勒殿的汉白玉栏杆的长阶。黄循鑫摄)

其三、普通百姓在山上的时间不多,上得山来之后,往往因为环境、视野发生了变化,心境也会发生变化。不说以前,就是现在我们在山上也会因为富氧离子增多,或者因为那缭绕的云雾而感觉身心宁静。如果碰上大太阳,也一样会因为凉爽的山风和可以俯瞰山下的视野而打开心扉。

二、来头很重要

直到现在,我们国人眼中厉害的来头还是这几个:天外来的、国外来的、古代传下的。就像武侠小说里,厉害的兵器都是“上古神兵”。这大概是人们对于造物者的敬畏吧!是啊,上古神仙连人的肉身都能造出来,造把兵器算什么。还有的会说,那兵器是用先贤用天外飞来的神石(陨石之类的)打造的,是不是更厉害?又或者说是异域(国外)传来之精华,貌似也理所当然的厉害。不一而足吧。

这有点像前些年大家所说的:这可是进口的!

我们难以避免地对未知事物心存敬畏。据说,先贤曾经从观察中懂得了只要是猪能吃的东西,人就能吃。但是没见过猪吃螃蟹。于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得是多么大胆?当某个东西来自于你的未知,你一定对它多看一眼。不管是因为新鲜感也好,还是害怕别人说自己不懂也好,反正你的求知欲会被激发。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经历过疯狂的南北朝时期“南朝四百八十寺”的阶段,经历过与本土道教的竞争之后站稳了脚跟。对于古人的活动半径而言,应该是不太知道印度的存在。但知道西方、西天的存在。

道教也不弱,虽然来自于本土,并且公认的创始人是汉朝的张天师,但是他结合了周易、山海经、封神榜、道德经等等,显得源远流长,来头不小。比如道教中的玉皇大帝全名是“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这就是天然的正确性;比如将早于张天师几百年的著名哲学家老子“任命”为“太上老君”等,这教义的来头更加正确。

正好郭沫若就是乐山人,我们也去他的故居看了一下,那里一块匾额是“汾阳世第”。有人据此说郭沫若是唐代名将郭子仪一脉。其实这是以前文人的风气啦,总喜欢从古人中找一位名人来彰显门楣,这样显得来头好大。比如我姓黄,有人会说我们是黄歇、黄香的后代,但更厉害的人说我们是黄帝的后代。大概都是一种心理吧。

三、体系很重要

Religion一词进入中国时被翻译为“宗教”,但我感觉翻译为“信仰”可能更加恰当些。在中国原来的“宗”和“教”二字虽然也会放在一起但其实是分开说的。“宗”往往有派别、组织的意思。“教”,有教化(Education)之意。在应用中,“教”往往大于“宗”。比如常见的佛教当中的“禅宗”、“密宗”等。在中国能够流传开的宗教,往往在其体系中,教义学说(也就是道理、智慧总结)非常重要,信仰反而不太重要。西方宗教往往更强调信仰,因为他们要追求精神的依托以及由此而来的行为一致性。

不一样的体系造就了不一样的发展情形。比如中国人“临时抱佛脚”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物质生活更丰富、去企求戒荤戒色的观音菩萨让自己造爱造出孩子,可能同时家里还摆着道教财神爷。而西方人则因为信仰、感恩物质,而去忏悔自己的“犯罪”,追求精神上的解脱与满足。

佛教和道教都在不断的回答问题,形成了理论体系。不管是“因果循环”还是“天人合一”,早已融入了中国人的思想体系——不管你是不是信众,这些道理都是有道理的。更别说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儒教。在过去教育资源极度缺乏的年代,哪怕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中国文盲率也是非常高的,普通百姓读不起书,宗教对他们的教化作用十分巨大。换句话说,哪怕不识字,也有人教他们人生道理、教他们行为规范。

儒释道三个体系的融合,在世界文化史上是一种奇观,造就了中国绚丽多彩的文化。就像大儒苏轼,就号称东坡居士。在乐山大佛所在凌云山上,就有他的“东坡楼”。

儒释道自宋代以后就已经很紧密了。中国人的实用主义,造就了想用哪个道理就用哪个道理的有趣现象,也不再相互否认。比如在《西游记》中,既给道教一个美丽绝伦有各种美女仙兽和蟠桃的天宫,也给了释迦牟尼佛一个法力无边的西天,至今我还搞不懂那有多少重天,只是知道孙猴子这个天生异类被道家教化,也被佛教驯化。正如名山大川中,但凡有寺庙的,往往也有道观。反正大家修的都是身心,服务的都是百姓,收的都是钱财。

四、包装很重要

人不穿衣服只能呆在家里,商品没有包装无法流通。而泥塑的金身,不开口就可以令人敬仰。包装很重要。

好久前看过一本杂书,说到以前唐皇李世民发觉朝廷发的铜钱总是不够市场流通。最后知道是被老百姓捐赠给寺庙、寺庙拿来铸成铜像之后,李世民很不爽。加上宗教场所免税,再加上李世民自称是老子李耳的后人。于是导致了道教与佛教的争端,李世民在背后搞平衡、渔翁得利。史学知识有限,我也不知其真假。只是确实能看到佛道人士的塑像行为一直是孜孜不倦的。因为佛教、道教的满天神佛都雕塑下来的话,确实花费不菲。

乐山大佛石刻也是包装的一种。很佩服当时海通法师的创想,依其创想打造出了“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的人文奇观。

当然,也有人奇怪为什么这尊大佛是弥勒佛。弥勒佛不应该是大肚能容、笑口常开的中国胖子吗?怎么会是身材这么好、力量型的外国型男?

佛经中说“弥勒菩萨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也就是说,样貌这东西不重要,到了菩萨、佛这个境界,他们已经可以根据需要而显现样貌。包括观音菩萨也是一样的。

就在大佛印象景区中新修的弥勒殿,弥勒佛就是另一种造型,是我们常见的“布袋和尚”模样。
(△ 雪窦山弥勒道场的塑像 黄循鑫摄于2019年8月16日)

在宁波雪窦山上的弥勒道场,弥勒的造型也是如此。看这中国人的面容和心宽体胖的形态,确实比较容易让人接受。这与做产品一样,针对不同的人群,可以有不同的包装。一旦包装成功了,这种包装就会有长久的打入人心智的能力,会越来越成功。

五、智慧很重要

海通法师号召出钱出力开凿大佛,说是可以杜绝三江汇流之处的水患。他还为了化缘还自剜了眼睛,想必当年遇到的艰难困阻十分多。抛开这些不说,我们值得分析其背后之智慧。

1997年,我到长春般若寺。作为菜鸟的我问和尚,般若是什么意思。和尚说,般若是佛,佛是智慧。2013年,我跟一位朋友说:如果说佛就是智慧,那么佛就是存在的。

与基督教的“爱”与“忏悔”不同。中国佛教讲的是智慧。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黄循鑫 2019年8月4日抄)

我在情绪有波动时,会抄抄经书尤其是《心经》来平静心情。我这个半桶水不知梵文的原文如何,但是对于唐僧的这个翻译非常喜欢。以现代哲学角度看,虽是唯心论,但却很辩证。这就是智慧的体现。差不多是当时的思想之巅峰了吧。所以我相信佛学至深之人,一定在思想上有过人之处。

海通法师应该就是这样的人。他当时说要开凿大佛,从他弘扬佛法的角度来说是个壮举,绝对是常人所不敢想的事情。做成了,将稳稳的影响后世无数年。事实证明他做对了。

但是他又是以慈悲心为初心。说是为了镇住三江急流、让行船安全。慈悲心这一佛教要义,也就随着他的行为(艺术)很好的传播了出去。中国人喜欢先看态度,估计他这态度让普通人都会感恩,也让当政者、出资者无法拒绝。

此外,大佛开凿而填到水里的石块,确实改变了河床的情况,让水患不再发生。设想一下,如果海通法师跟大家说,我们凿山填河(而不是开凿大佛)或者运来石块填河,可能真的无人响应,因为这简直是苦力得不能再苦力的活儿。

在我们国家有不少伟人,他们为了达到一个目的,往往不会直接去说去做,而是冠以别的名头,用迂回的方式以达到目的,甚至神不知鬼不觉的就把事情办好了。——当然,那些儒释道经典,本身就是那些伟人们的工具。这就是智慧的体现。

佛前千年涛声,笔下几滴思想。是为记。

黄循鑫(老痛)

2019年9月8日夜 于 四川乐山

除非特别说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黄循鑫 | @老痛 | ToonKam » 在乐山大佛前,三江涛声带给我五句话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博主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