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循鑫 | @老痛 | ToonKam » 恍惚文章 » 正文

从你活腻的地方,到别人活腻的地方

距离产生美,所以人们会喜欢异域风情。那种神秘是距离使然,而那种美,多少都加上了自己对新鲜物事的憧憬、为未知区域的向往。当人们付诸旅游行动时,也会说: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具有反讽精神的现代人则会总结:我们的旅游,也就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去到别人活腻的地方。

我出生于1978年,在我8岁时,中国的文化界诞生了一个奇迹:六小龄童版的《西游记》。从那以后的每一个假期里,基本上总有电视台在不断播放该剧。因为今年是农历猴年,此剧依然备受关注。我说,《西游记》的故事就是最轰动的一次公务旅游。我也是在剧中第一次看到“异域风情”的。因为我们知道了大神们总能雪中送炭、大圣总能有惊无险,所以其中的异域风情就如同是锦上添花颇显美丽。但是从追求信仰的角度,我们从中也能看到从此岸到彼岸的追求。在中西方文化中,一直念叨着此岸的痛苦,和彼岸的解脱。

时间长了,关于此岸、彼岸的事情会被无限放大。从低俗的“外国的月亮总是圆的”,到被赋予教义的“彼岸花”,仿佛脱离此地,即是脱离苦海。但我们总是庆幸,清醒的人还是多的。相对于彼岸的缥缈,此岸的温情更值得留恋。我已经习惯这样子思考:往往被赋予弘大意义的事物,就有一定的阴谋。如我还有平常心,当念及:所谓彼岸花,不过只是路上风景,因为妖冶无比所以似乎可以死生相连。因为平常心,所以我更愿意:从此及彼,换一个环境,体验新的文化与思想,让自己更加成熟,此生也有更丰满的感悟。

据说30岁以后人的身体就开始走向衰老,但人心在长,随着自己的角色变化、环境变化都会发生变化,环境的变换有利于心理的成长。

异域,由于环境及文化的迥异,往往会让人最先产生偏见,小到异域人群的汗味,大到千差万别的社会制度。也就是不到百年之前,外地有人会以为海南人长尾巴,就因为穿着内裤冲凉。也就是几年前,台湾有人会认为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人们往往习惯于从表象去入手,甚至仿佛回到了古人所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甚至忘记了自己也崇信“存在就是合理”。

我的经验有限,只是有自己的一点感悟。曾经有一年去越南,虽然感觉自然风光不错,但是城市建设却是比不上中国,甚至他们当地人也会向往中国的大都市,可是却发现他们是“国穷民富”。曾经有一次到韩国,虽说看上去首尔也不如上海,但是民众的素养却很高,豪门望族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可能比中国还好些;尤其是他们的民族自尊与自豪感令人崇敬。后来去了一次泰国清迈,走访了无数个寺庙,也去了菜市场,看上去像中国的小城市,连像样的出租车都没有,但是在我眼中它就仿佛是我们的终点——相对于国内大城市的繁忙、瞎忙而言。当我看到他们本地人悠哉悠哉的做点生意、礼佛、过家庭生活,我不禁反省一下自己的追求是否可笑。如果再上升一下高度:人家已经是“按需劳动”!

我们要感谢这个世界有这么大,有那么多的人在以不同的方式劳动、生活。我们没人能分出其中的优劣,可是用心体会却可以让自己心有所安、心有所悟。

当代中国,已经拥有了最为庞大和便捷的交通网络。这种网络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雄鸡国土融汇贯通,文化同化成为一个整体。想想千年前,其实在今天的山西以北,就已经是异域,游牧民族的美女们可能会头戴“幂罗”(头巾);甚至盛唐的开创者李氏家族也是鲜卑族。中华文化的强大之处在于文明远播并形成相应一致的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到别人活腻的地方,看看路上的风景,艳遇心里的好人,可以一路往西可以一路往东。交流多了,过去的“异域”,现如今表面上也就变得差不多了。还好,也因为地方够大,所以总有一些特色文化留存了下来。

因为我是海南人,并且是海南男人,所以有人会说“你们海南男人怎么这么懒,一早就去喝茶?”我说:这也是传统使然。海南天气炎热,所以不少人(比如割橡胶的)都是凌晨三四点开始劳作,到早上七八点时正好喝茶休息一下。当年我在东北读书,自己颇不觉得冬天冷,看东北本地人全副武装时我们就笑。可是我大学还没毕业,就发现自己关节处被冻伤了——原来人家全副武装是有道理的。

所以我说,异域之“异”,当可成为疏通心灵的清新之风,因有历史,更是值得细细品味。

作者:老痛,2016年3月21日,于海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黄循鑫 | @老痛 | ToonKam » 从你活腻的地方,到别人活腻的地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