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论全国名气,三亚比海口名气大。要论省内经济,海口作为省会城市比三亚强太多,一直是省里的“一哥”。但面对全国各大省份所采取的“强省会战略”,在激烈的人才、资本和产业资源争夺战中,成都、郑州、西安、武汉、合肥、长沙等省会城市得到了巨大发展,海口虽然也拼命追赶,但仍处于完全落后态势。
海南是否也应该执行强省会战略、甚至是“举全省之力”发展海口?
此事说来话长,笔者从目光所及的一些事说起吧。
一、从园区建设说起
2007年11月18日,中国电子海南生态软件产业园在琼海博鳌奠基。当时的笔者也还是一名互联网行业从业者,算半个IT人。笔者当时就有疑惑:博鳌很美,但是做软件研发的人真的愿意聚集到博鳌吗?
笔者当时还想:这个软件园不能在海口建设吗?就全岛而言,海口起码在产业基础、人才储备和相关配套上要远强于琼海博鳌。但,后来事情有变。2009年,海南生态软件园在澄迈县老城镇开工。从地理位置上看,老城就紧挨着海口,相比博鳌而言交通更加便利,也能利用海口的一些配套资源。
在2014年以后,国家开始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笔者不少朋友在生态软件园注册了公司。但是,许多创业者也发现,如果真在生态软件园办公,员工都很难招到。相比在海口市区的各种便利,离海口市区30公里左右的生态软件园就有着诸多不便。别的不说,就老城镇仅仅五六万的常住人口,小镇级别的配置,度假或者阶段性居住可以,不太容易成为安身立命之所,尤其是对于IT行业的年轻人群而言。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海南生态软件园现在的正式名称是:海南自由贸易港生态软件园。据今年10月26日的媒体报道称:(生态软件园是)海南省第一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第一个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全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国家区块链试验区,海南第一个收入过1000亿元、税收过100亿元的数字经济园区,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超90%落户园区,实现税收占全省总额10%以上,贡献澄迈县税收总额85%以上,为澄迈县进入全国100强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权威媒体在近期发布了《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澄迈县排名第99。笔者也相信,2023年全年营收2391.34亿元的生态软件园对澄迈的贡献是巨大的。
但是我们又必须得回头想一个问题:如果生态软件园建在海口,是不是可以发展得更好?而海口是不是也因此能发展得更好?
当年的海口,就拿不出1000亩地来建个软件园?笔者估计这背后有着资本自己的考虑,比如参与土地的一级开发等。——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这恰恰也是因为省会不强,所引发的“离心效应”。
2023年年初,媒体报道称生态软件园累计入园企业超过1.3万家,“注册员工”达2.9万人。
按照这个比例,平均每个企业是2个人。
按照2.9万人创造了园区企业年度总营收2391.34亿元计算,平均每人每年产值约82.5万元,表现优秀。——相比之下,厦门软件园2020年4万多研发人员,企业总营收才1371亿元,人均产值才34万,简直弱爆了!
而另外一个数据是:2004年澄迈县老城镇的常住人口是6.26万人,2010年是5.9万人,2014年是6.7万人,2023年是6.26万人。这说明软件园的人气有限!去过的人都知道,确实一年比一年好,但毕竟十多年了!生态建设很好,但还是冷清啊!
除了生态软件园,还有前几年开始建设的“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这是教育部和海南省共建、规划面积整整12.72平方公里的大型项目,面积是当前海口桂林洋高校区的2倍。笔者也曾想,这个项目要是放在海口多好?!既能够更方便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也方便了学生,跟海口的其他高校和产业也能更好结合,其项目本身也一定能发展得更快!
除了重点园区,还有一些项目的建设也是如此,有些市县所上马的项目如果放在海口明显“生机”更大。
当然笔者也特别能理解,有些项目的重要目标其实是土地。更有些项目为了顺利或者廉价地拿到土地,为项目编上了超前的故事。到最后是多年都填不完坑,或者留下了超高的空置率。
以上说的是以前的一些事。
二、不聚焦,影响全省
还得再说说以前的一段往事。
2013年6月27日,政协海南省六届二次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海口发展的建议》。当时的常委会建议:海南省委、省政府应尽快出台《关于加快海口市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海口作为海南唯一省域中心城市和唯一综合发展城市的地位,把加快海口发展上升为全省区域发展的核心战略,集中一切可以调控的资源、资金、项目和政策,全力扶持海口做大做强做优,真正把海口打造成为功能完善、实业兴盛、生态文明的“首善之城”。
这可以理解为当时海南想要提出的“强省会战略”。
当时官方组织的调研报告指出:作为省会城市和海南的中心城市,海口底子薄,自主发展的活力不足,城市综合竞争力长期徘徊在全国省会城市很低的位次。从城市职能看,尽管海口作为全省经济中心的地位仍然不可动摇,但随着省内其它市县的崛起和快速发展,海口的经济中心地位呈现弱化的迹象,多项重要经济指标在全省所占比重均不同程度地下降,省会城市的实际引领、辐射作用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
上面这段话所描述的情况,在随后的五六年时间里,并没有太大的改观。直至2018年大领导的重要讲话后,尤其是关于海南建设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的相关政策出台后,海口才以一个中心城市的姿态开启了加速度。
此前,海口的“弱省会”境遇,是有历史惯性存在的。而同时,更是因为资本追逐之下导致的伤害。
自海南建省之初、国际旅游岛政策出台和自贸港相关政策出台这三个时间节点,是大量资本涌入的节点。但,大部分资本所追逐的,是房地产的暴利。
由于海南在国内负有盛名的良好自然环境,更由于海南可用建设土地的稀缺性,地产资本在海南全岛布局。反正绝大部分房子是卖给外省投资客、候鸟人群的,再偏也没关系——你一年来不了几天。地产公司只要讲好故事,就能卖得出去。这种情况也包括一些各种名头的“项目”。
比如位于三亚海棠区的“亚太金融(基金)小镇”,2017年初挂牌的,里头注册的企业也超过三百家,毕竟有好的政策嘛!——可是,政策资金和资源的浪费令人瞠目结舌。笔者在2021年7月27日前后两天来到基金小镇,除了招商部门的人在,就没有任何一家的入园企业在这里办公。40多亩的小镇,看不到10个人。笔者自己走入了基金小镇的展示馆,发现中央空调开着,但是空无一人,就干脆摘下眼镜,在前台那里睡了半个小时,有下图为证。
对于本就捉襟见肘的海南省财政来说,这些套项目政策的“无人”项目,实际上还不如把各种资源给到海口。
经过各种资本、炒客的轮番登场,海南创造了一个中国房地产奇观:在小镇、小县城的房产价格竟然可以比肩海口市,而在三亚、陵水等地不少楼盘价格更远超海口。——自然,海口的热度就不算太高了。
那些分散在全省各地、各乡镇的房产项目,造成了资源的极度分散、浪费。有些盖好的楼房一年到头黑灯,周边的配套都烂了也没人管。
这种病态的全岛高房价推动之下,海南整个物价水平一直高位运行。
说这么些,笔者主要想表达的看法是:四处开花、不够聚焦的发展模式,乍一看似是繁荣,实际上是在资本裹挟之下出售资源;缺乏产业支撑,还不如留着土地老实做农业。——毕竟,资源是非常宝贵的。
当然,笔者所谓“聚焦”也并不仅仅说是聚焦在海口,也应当聚焦在优势资源和产业上,比如洋浦的港口优势、三亚的旅游优势、文昌的航天优势等,讲究的是该辣要辣、该甜要甜,而不是仅仅是一味地撒胡椒面,造成哪里都不够味。
三、家里总要有一个能打的
关于“强省会战略”,有人打个比方说:一个家庭的子女多,但条件资源有限,与其全部子女都考不上大学,不如举全家之力,供养一个有潜力的孩子考上名校。后来,这个孩子会出人头地、变成“能打的”,回过头来帮扶兄弟姐妹,一家人过上幸福生活。
开玩笑说,“散装”却又很强的江苏省,强省会战略不大需要。
但是对于中西部省份以及海南这种相对落后地区,正如以上“比方”所说,就很有必要执行强省会战略。
笔者的一个论断:在未来,海南必须有一个强大到有实力参与全国竞争的头部城市,才能带动全省发展,才能避免“离心效应”的持续发生;这个头部城市,就是省会海口市。
由于历史原因,各省最强的城市一般都是省会,所以这个打造“头部城市”的战略也就是强省会战略。具体而言,该战略的核心在于通过集中资源、政策支持和优化发展环境,提升省会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而带动全省乃至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
将海口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竞争中的“强者”,是基于以下一些基础背景:
一是海口有更多的政策红利:作为全省的政治中心,海口在政策制定和执行方面具有较大的话语权。通过强省会战略,海口能够获得更多的政策红利和支持,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海口一直以来是海南经济的领头羊,城市建设初见规模,经济发展持续领先,各方面条件和资源优越,未来发展空间依然巨大,海口毫无疑问是海南最值得聚焦发展的城市。
执行强省会战略对海口市、海南省预计有以下积极作用:
一是直接的经济作用:通过该战略,海口的经济增长将提升城市竞争力也随之提升。这不仅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优质资源,还能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由于资源的集中,海口的产业结构也会得到优化和升级。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从而推动全省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海口的快速发展也能够产生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海口经济圈乃至全省的经济发展。这种效应有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全省经济的均衡增长。
二是社会层面的提升:海口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公共服务设施相对完善。通过强省会战略,海口能够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全省居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随着海口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将不断增强。这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到海口工作和生活,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有活跃的市场、有适应的人才,海口足以提升整个海南的文化建设。
全球人都讲门面。试想一下,外地来的投资客,在海口市转了一圈后,如果觉得海口发展得挺好,那么他对整个海南都会有信心;反之,如果连到作为省会的海口市都很萧条,那么他对海南的信心肯定大打折扣。这也可以说是海口的“溢出”效应吧。
此外,笔者很有切身体会的是:如果海口的机会足够多,除了外来人才来琼,在外的琼籍人才也会回流,形成群聚效应。琼籍人才回来海口上班,往往不仅是生活在海口,他们还有一定的时间可能在乡镇老家,乡镇的亲朋好友也会受到他们的影响,这也是一种带动。
笔者已经发现,有些在三亚、文昌等地办公的企业因为招人困难、留人更难,最后选择迁来海口或者离开海南。
四、海口竟然已经是“强省会”?
说到这里,笔者想说:“举全省之力”发展海口,一定是非常好的!
因为海口的规模现在很小,不会像有些内地省会城市那样,过度发展之后会导致严重的“大城市病”。
近几年,海口的发展明显成为了全省的焦点。
但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也许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别人的成功范例。
比如四川。改革开放后,大量四川人到沿海地区包括海南打工,人口常年处于大量流出状态。在上世纪90年代,在海口打工的四川人往家乡汇款的数目是非常惊人的。2000年末,四川常住人口8602万,2010年下降到8041.8万,十年流失了500多万。但2020年四川全省人口又增长到了8367.5万人,比十年前增加了325.7万人,流失状况有所缓解。而四川人口回流的十年间,成都的GDP翻了三倍,人口增量超过400万人。在四川就有一句话:举全省之力发展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核心城市,成都通过强省会战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成都吸引了大量投资,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领域,成都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而现在成都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喜爱、向往的国际化大都市,辐射作用超强。
再比如郑州:郑州作为中原地区的核心城市,通过“强省会战略”加强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在现代制造业、航空物流、商贸服务等领域,郑州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体系,出口强劲,为河南全省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还比如武汉:武汉通过“强省会战略”实现了光电子、钢铁、汽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同时,武汉还注重城市功能的完善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升了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今年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看(见下表),排在倒数第三的海口,可学习的榜样太多了。
但是说到此处,又会遇到一个尴尬的问题:海口竟然已经是“强省会”?
如果从上表去比较,海口很弱很弱,人口、经济、文化等等方面都不够强,远比不上内地其他省会。
但是,在海南本省,海口已经非常强。以至于,在全国各省会城市的“首位度”排名中,海口是相当靠前的。
省会城市首位度是指省会城市GDP占所在省份GDP的比例。一般认为,30%是基准线,超过30%被认为是强省会。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海口2023年的首位度为31.23%,个别年度达到了35.12%,确属于强省会!(2023年海口市GDP为2358.4亿元,海南全省为7551.2亿元)
那要不要继续增强呢?笔者认为海口绝对是国内省会城市的一大特例,不能按常理去计划。
至少可以向长春、银川、西宁等城市看齐,把首位度提高到50%以上!
为什么呢?因为海南整体太弱!也只有海口、三亚的综合基础稍微好点。
再加上环海南岛的海岸线必须保护、不能过度开发;海南还有一个“中部生态保育区”,其范围覆盖了五指山、保亭、琼中、白沙等中部市县的796平方公里面积,这些地方要以生态保育为主。作为“老大哥”的海口,就得多担待了!
结语:怎么“强”?
怎么让海口更强?笔者认为应该“举全省之力”。
首先是真的要统一思想,不能含糊!在思想上得有大局观,旗帜鲜明地支持海口强化首位度和省会中心的地位。
其次是在政策上,省里应当实事求是将政策落地到海口,在资金和产业资源上倾斜海口。
再次是在实操上,省里对于各市县计划上马的项目要做好把关,能放海口的就放海口,能离市区近一点就尽量近一点,不要像过去那样花钱搞的某某、某某互联网小镇,浮夸一通过后萧条至今。说难听点,市区、园区里一堆写字楼都租不出去,那些偏僻的所谓互联网小镇谁能去兴业?
以上为笔者之一念,供参考。
老痛(黄循鑫) 于 海南文昌
2024.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