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扣扣案:乡妇的碎语出人命 律师辩护词成热帖

从昨天开始,“起点人文plus”公众号的一篇《今天,张扣扣被执行死刑,辩护词精彩绝伦!》刷红了朋友圈。作为曾经的法学专业学生,我认真读了两遍。邓学平律师的旁征博引、铿锵有“情”,不亏是知名大状。而今天这事持续发酵,该文被转载得更多。该公众号运营者颇为敏感,又迅速跟上,转载了一篇作者为王一凡的《张扣扣案在美国会怎么判?看美国法下的为血亲复仇》。

如果单独看张扣扣的报复杀人、烧车等情节,确实罪不可恕,毕竟是三条人命。但是看邓学平律师辩护词中对于张扣扣的报复情绪来源、对1996年张母被杀一案(已判决并执行)的复盘,似乎又情有可原、应当免于死刑。所以这注定了民间对张扣扣的同情,对判决的“争议”,甚至以“道德”批判“审判”。

时间跨度23年,涉及5条人命的事情,其实起源于两个乡妇的口角。当时王家母亲与张家母亲发生邻里口角、纠纷,张家母亲朝在路边乘凉的王家儿子王富军两次吐口水,引发打架。最终张家母亲被打重伤、抢救不及时而死。王家王正军(当时未成年)因此获刑7年,王家给张家赔偿9639.30元。而时仅13岁的张扣扣目睹这一切,立志要复仇。在2018年2月15日,已经35岁、曾经当兵、复员后当保安、最后无业返乡的张扣扣实施了凶残的复仇计划,杀害了王家父子三人(王父当时已71岁)、并烧毁王家的小轿车(他备好的烧油瓶)。在张扣扣被捕后,张父开始去申诉20多年前张母被伤害致死一案的判决不公……

这是一个谁都不想看到的悲剧。我前段时间常说一句话:幸福的人都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不幸福的人用一生来消化童年的不幸。所以我比较赞成邓学平律师对于张扣扣心理乃至精神状态的一些分析。但是法律就是法律,如果至今我们还需要对血亲复仇网开一面,是不是倒退了?倒退到汉朝之前?——并且,当过兵的张扣扣干净利落的、迅速连杀三人的行径如果都能宽恕,那么我们究竟要的是正义,还是同情?现代的法律框架,都是严禁私人寻仇的呀!就哪怕以报仇为主线的许多通俗武侠小说,都以最终的一句“冤冤相报何时了”为正解。

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的名画《呐喊》,这哥们家族式的精神疾病,最后死于精神分裂并发症。这画中一个面容扭曲、形如骷髅的人,听到了尖叫似的,双手捂住耳朵、同时因为受到惊吓而大声呐喊。背景是模糊飘忽的人影和不见首尾的公路桥。河流与天空显得让人不安。整幅画让人想到的是噩梦和恐惧。

邓学平律师这篇洋洋洒洒、文采华丽的辩护词,他的意思大概是死罪可恕、活罪难免,讲得好像是入情入理。可是,张扣扣连杀三人一案与当年因为邻里口角、一时激愤而打架致人死亡案,其对社会的影响明显不可同日而语吧。况且,哪怕就是张扣扣的自首行为,也是因为公安部门地毯式搜捕他才去投案的。

——当然,这并不是我最想说的。让我想得更多的是其背后的事。

前些天看到一个不太起眼的新闻,某电视台乡村致富项目介绍的节目。该节目中,乡干部引导乡下妇女进乡里服装厂工作,那干部说了一句(大意):以前她们没事干闲话多矛盾多,现在她们进厂工作后有钱挣,没闲话,也和谐了。想想当年的张母和王母,就因为口角、因为吐口水,引发了各自家庭的不幸。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下的闲言碎语值得关注啊,可能这些负能量会积蓄,可能会被偶发事件而引爆。

另外,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这事的舆论风向。作为舆论当中的一员,貌似同情“弱者”、同情“可怜人”总是比较安全些,也显得正义些,会被“弱者”们追捧。只是,这同“情”会被利用。所谓“法不容情”,就是因为“情”更不靠谱。譬如小巷里的小菜贩,有人同情他们而买他们的菜,回去一秤竟然发现远不足秤。

除非法定的弱者(如老弱病残孕等),否则我们还是平等以待,这才是公平。正如那小巷里卖菜的小贩,其实他们破坏的是隔壁农贸市场正规摊贩的利益、损害的是小巷居民的路权。硬心肠点说,有同情心者最可怜!假如有同情心,先爱自己吧!

黄循鑫(老痛)

2019年7月18日 于  海口·紫贝山房

除非特别说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黄循鑫 | @老痛 | ToonKam » 张扣扣案:乡妇的碎语出人命 律师辩护词成热帖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博主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