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的天涯,是心灵的圣殿

作者二〇一九年九月三十日按:今天读到了天涯社区老网友烟雨楼刀客写于2012年的纪念文章,于是我也不甘落后的翻出这篇。这是我完稿于2014年2月24日的一篇文章。纪念那段在我而言恍如隔世的时光,也试着留下一点点思考。虽然此文过去5年了,但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篇最能把天涯社区这一文化现象说清楚的文章,没有之一。全文5千字,细读一定有收获。

2014年的天涯社区登录页界面。

我从2000年开始,为天涯社区服务了很多年,当过站长,做过产品也管过内容与销售,所以曾经无数次组织语言来介绍、形容、赞美或者维护天涯。现如今,天涯社区依然是中文论坛的一面旗帜,当天涯已经十五六岁的时候,我作为“天涯er”,对于天涯的认识与感情也在不断的变化。当我接到通知,需要再组织一下语言,为天涯写个文章时,忽然的回首过去,关于天涯,真有些模糊了。这种感觉仿佛是透过毛玻璃看世界,阳光依然照射进来,只是看过去有些模糊。

一、模糊的那些面目

记得早些年,有网友的豪言壮语是这样的:给我一个ID,再给我一个江湖,这就是天涯。天涯的“ID文化”与武侠世界中的传说中江湖“万儿”文化十分的接近。许多网友的ID都是自己所能够想到的、自己喜欢的、天涯上别人还没有叫的词语。而很多网友也凭借其在天涯的ID,名气响彻互联网世界,甚至在现实生活中成为最重要的符号。随意点几个,比如宁财神、风吹佩兰、慕容雪村、废物点心、当年明月、五岳散人等等等等。乍一看这名字,仿佛置身于金庸或者古龙塑造的武侠空间里。网友们在天涯这个虚拟世界里,叫着自己喜欢的名字,或慷慨激昂、或低吟浅唱、或恣意恩仇、或忠厚老实……只要是身处其中的人就会发现,天涯er们是戴着面具生活在这个由比特所构成的虚拟世界中。在我记忆中的许多事,各种各样的名字现在想想有些不真实感。我知道,那一年年的过着,一件件的事情在发生着,每天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如同大海中的鱼虾——欢快而真实的在天涯上活动。可是当你睁大眼睛去看时,却发现他们“面目模糊”。

十年前的天涯公司非常的辛苦,熬红的眼睛、羞涩的荷包,网友很同情我们这些工作人员,甚至嚷着要给天涯赞助。资深网友或者工作人员到哪里都有热情的网友接待,只要脸皮厚,真的可以不用花钱。这么多年下来,我参加过的大小网友聚会不计其数,许多人也已经从单纯的网友变成生活、工作中的朋友和伙伴。于是,“老痛”这个ID成为我身上最重要的符号。再后来,我曾经在线下做过上百场的网友访谈,试图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天涯er的角色。现在回想起来,这一切,也都模糊了。因为往往我们在现实中见到这些天涯er时,他们与网上不太一样。多年回味下来,我觉得可能是这样的:在现实中,大家都免不了已经有了一套习惯性的行为模式,有些人可能比网上低调很多,有些人可能如同坚果、一般表面很厚实让你看不太懂,有些人可能比网上乐观很多,当然也有些人看上去比网上龌龊的。

我很幸运曾经为天涯服务这么多年,让我认识了那么多本来生活中可能根本没有机会认识的人,从这些人身上学到东西,学着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世界。而这一切的基础是什么?是天涯er戴着假面说真话。因为戴着假面,所以,面目模糊就不重要了。因为我们在天涯有机会从一个人的真心、真情表露去开始认识一个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先要认识一个人,才有机会看看这个人的举动,听听这个人的思想。可是,在天涯这个“大江湖”上,天涯er们在表演、在交流、在思考、在共振。当我们是其中的一员时,我们的每一句话都会有人有意无意的读到,只要你敢表达,就有人敢回应。著名的天涯牛帖曾有一篇:某位网友炫耀自己的性能力,结果被一群理科生用种种算法来计算这位网友所消耗的热量、运动公里数等等,而文科生则用种种文体来重写那个帖子。天涯在此刻,体现出了她与其他网站的不同:充满的是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蕴藏着无数的民间智慧,再加上人数众多,如同一个过滤器,那些歪脑筋最后可能转换成一场笑话,一场讽刺或者是一次升华。

因为这样的率性,所以天涯er很容易去表露自己、读懂别人。电脑那一头,我们未曾谋面,可是在心灵的这一端,我们仿佛呼吸与共。正如同身在这边的我们,面对的是一块巨大的毛玻璃,那边是模糊的一片,但是却是活生生的心灵的交集。

创始于1999年的天涯,在这之前就有聊天室,在那个电脑都不普及、上网很不方便、费用还很昂贵的年代里,能在网上热火朝天打成一片的人,肯定是一群特别的人。这其中,就有天涯的创始人邢明先生。时间已经过去了,那些个场景也模糊了。天涯的所有事,都以比特信息流的方式,储存在服务器上,这其实是活生生的一段千万华人共同书写的历史。十几年前的那些狂热的人们也许无法预测天涯能走向何方,但是他们为天涯的信息流奠定了温情与思想的基础。这是在燥热互联网上的异类。

二、模糊的自组织

天涯曾经对外赠送一本书《未来是湿的》,我草草翻阅过,总结而言:未来的组织模式是“湿”的,既不是干的,也不是水淋淋的,而是中间地带“湿”的。就如同天涯社区里头的“自组织”、“自治”。我觉得用这来形容天涯还不够贴切,更为贴切的说法应该是“模糊”。邢明先生在多个场合也提到过模糊的管理模式。其实天涯社区里头除了网友们仿佛“面目模糊”之外,还有一层:模糊的自组织。

记得早些年,天涯的专职工作人员只有两三个人。而庞大的社区运转一点都没有受影响,那是因为之前天涯就奠定了很好的站务管理机制。除了webmaster以外,剩下的管理员、斑竹以及其他社区职务均可由网友自发申请担任。大家遵循的,就是天涯早期的规章制度,以及后期的《天涯基本法》和更后期的《公约》。因为帖子是语言表达,言语之间的冲撞、斑竹和管理员的操作都会引起纠纷,于是,裁决、惩处机构就需要成立。而如果以现实法律的眼光来看天涯的规章制度,确实是有很大的模糊的。对内容的要求上,天涯执行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法规要求。而对于人的处理上,也并不能单纯的只是在网上进行,有时甚至要当面谈话去解决。重度的天涯er,常常人在现实中,心在虚拟世界,很多时候甚至分不太清楚了。这,就是一种模糊状态。

毫无疑问,天涯的发展与其模糊的自组织模式是有极大的关系的。同期在担任天涯社区各种斑竹、管理员等职位的人数常常都超过2000人。这些人塑造了天涯的繁荣,降低了天涯的运营成本,阶梯式、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让大家各得其所。

以前我做管理的时候,实在是人手少,所以面对众多纠纷,我都采取“拖字决”,反正什么事情都放一下,网友们再讨论一下、发酵一下、甚至让双方再吵一下,然后看看管理员怎么处理,我们站方人员再出面。回头看看,这还真无形中增加了天涯的人气。不少人会在现实中拉人来注册天涯帮他骂架、争个明白,结果天涯越来越好玩,而大家最终发现,天涯是个有内容、有深度、有人气的地方。

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大家热衷于在天涯当斑竹和管理员?我说,早期主要是为了自己的成就感。这和网络游戏的价值逻辑是基本一样的。天涯的斑竹和管理员,虽然手里看上去有那么点权限,但是想做好是很难的。因为众口难调,因为每天要坚持,因为细节事情很多,甚至在早期还要懂写点简单代码。可是,一旦当上斑竹或管理员,自己ID的曝光率就提升了,并且,因为处理帖子内容或者各种纠纷,与网友接触的机会和时间就多了,有些网友还直接成为了自己的粉丝或者关注者。这种无形的感受,再加上一些有形的实惠,这就是魅力所在。可是,这些也是模糊的,并不像发工资一样可以算得清楚。

天涯社区的虚拟治理,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课题,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也许已经无法重现了,都散在了天涯的数据角落里,一地的碎片看上去相互关联,但是已经很模糊。

三、模糊的天涯

宁财神曾经写过一篇著名帖子《天涯这个烂地方》,十年前就被反复顶起,在宁财神的嬉笑怒骂中,我们可以看到早些年的天涯速度很慢、服务器不稳定,人一多就“抽风”,可是大家依然拥挤在其中、乐在其中。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看上去是很“烂”,却散发着大家喜爱的味道。

后期我们曾经在拜访的网友中做问卷调查和访谈后发现,其实一百个网友心目中,就有一百个天涯,天涯这样大的一个所在,仿佛就是模糊的。最极端的例子是:有网友上天涯多年,一直只上关天茶社论坛,他的收藏夹里头就直接收藏了,每次都直达关天茶社论坛。从页面上的相关要素他知道是在天涯社区里面,但是他以为,天涯社区就是关天茶社。于是,在他的眼中,天涯就是一个探讨严肃学术的地方。而又有些网友平时除了娱乐八卦几乎不关心其他论坛,所以认为天涯特别娱乐。当然,还有人只会去看自己的城市论坛、参加同城活动,所以他们甚至不关心天涯其他论坛,也不知道天涯的总部在海口。等等吧,不一而足。

于是,我们会发现,关天茶社、闲闲书话等处的网友和娱乐八卦、时尚资讯的网友虽然都是天涯er,但气质绝对不一样,当然,后两个论坛里以女性居多,而前两个,则是男性居多。根据调查发现,基本上一个网友在天涯常混的论坛也就是两三个——确实,在天涯里头混是非常花时间的,以至于有些严谨的公司会禁止员工上天涯。

每个人每天的时间是有限的,每个人感兴趣的事情是不一样的。在天涯这样的大世界中,拥有着无数个世界。所以发展到后期,天涯的导航指引已经成为难题。如何让网友们迅速的各就各位成为一个难点。而对于天涯的内容管理人员来说,也是相当的困难,面对每天百万篇的内容,做出怎样的选择都是艰难的。我曾经做过一个试验,假设我们每天不看其他媒体,只看天涯的内容,一周之后,我们如果细心一点,会发现我们有了心境的变化。当我们抬头看天,总觉得有些阴暗,而当我们看周围的人,总想着体验天涯上的温暖与感动。这就仿佛是在阴冷的天气中渴望抱团取暖一样的感觉。

于是乎,说不清道不明的天涯,仿佛就像是一个文化符号,因为其模糊,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非常不同的感受——这是一种关乎心灵的感受。当大家在谈对天涯的感受时,一篇牛帖出现了:网友说TA喜欢天涯是因为天涯“字大”。是的,天涯的帖子字体是比其他内容网站大一些,永远不变的蓝灰低调和大字体,让天涯看着一点都不累。——可是,就这些吗?也许,是真的感觉很复杂,就说一个最简单的,像是没话找话。

天南海北的无数人在天涯上的轨迹也千差万别,有些只是看帖,有些忙于交流,有些忙于维护自己的博客或者连载,也有人忙于网恋。以前我曾经掌管webmaster站长信箱,总能收到一些垃圾邮件,可是我依然愿意去看,因为也常有网友发来咨询与感谢,比如他们要结婚了,是在天涯上网恋的,他们感谢天涯让他们相识相爱并步入婚姻殿堂。天涯究竟成就了多少对?很难数清了,我和我太太booby也是其中一对。可见,人们在天涯上利用语言来交流的不光是简单的话语,也不仅仅是复杂的思想,更有真实的情感。当我们在天涯的某处相遇之时,正如同“无处不在的相逢”,天涯不过咫尺之间!

所以,由于每个人在天涯上的际遇不同,他们对于天涯的认识与感受也有不同。很配合的是“天涯”这两个奇妙的汉字,这个早已超越“天之边”这个含义的词语,体现了汉字的美妙,一种模糊的,任由你去发挥的美。反正,天涯,就应该是这样的。

四、模糊的未来

天涯社区意图宣扬的是一种虚拟人生的文化,对于现实生活来说,她既是一种新媒体,也是一种陌生人社交。模糊的世界里,我们或萍水相逢或携手共进或相濡以沫或相忘于江湖,但是最终我们在其中极大的拓宽了生活可能性。至今,我仍然认为:认识陌生人是第一需求,因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准确的拓宽圈子十分不容易。

当今的互联网一日千里,不经意之间,都已经一大群的低头族。各自在各自的手机上分享着内容,仿佛联系着世界。微信之类的社交工具赢得了热捧。不过,微信主要还是主张熟人社交,与天涯这种从认识思想开始去认识陌生人的环境有天壤之别。

虽然上网工具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我认为天涯这个主要逻辑不能变。我甚至期待,天涯一定要再深度模糊下去。尤其是内容的组织模式上,要尽量削弱内容媒体的感觉,倡导陌生人之间的交流,适应现在的新环境,让网友来决定内容与交流形式。——这一说,就容易说到我的老本行——产品规划上去了。我只是想,古人提倡的以文会友流行数千年,难道现在就不流行啦?

有时候闭上眼睛,抛开手头的事情与纷扰的思绪,我们会发现,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多少机会去交流自己的思想?交流自己的那点小爱好?并且是戴着闯江湖的假面和自己起的“万儿”?天涯里,这种社交成本更低,社交效果应该更好。所以我依然期待着天涯再创奇迹。

我曾经开玩笑的说,为什么微博比论坛看上去热闹?因为微博不需要写标题——别说,在论坛里写帖子交流,最难的是起个好标题。而为什么微信又比微博火?那是因为手机对讲比敲键盘输入文字门槛还低。

而如果在不久的将来,天涯能够很方便的让我们输入思想火花,输入我们的那点小想法小愿望,或者很简单也能让我们“秀”一把,然后继续赚取天涯分,在里面活出更精彩的虚拟人生?看似虚拟世界,实际上是真实的心灵圣殿。——如果天涯还能这样,则是我们之幸了!

最后,祝福天涯社区15岁生日快乐!祝福天涯er们日日快乐!

(全文完)

黄循鑫(老痛)

2014年2月24日 于 海口

2019年9月30日 重发于 成都

除非特别说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黄循鑫 | @老痛 | ToonKam » 模糊的天涯,是心灵的圣殿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博主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