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循鑫 | @老痛 | ToonKam » 恍惚文章 » 正文

海南物价畸高,真相是什么?怎么破?

空中看海口江东

海南物价畸高,是普遍的共识,除了房价暂时还进不了全国前三之外,其他物价均能排全国第一。根据各种统计数据和亲身体验,大家一般都能总结:海南工资低物价高。物价作为经济运行的滞后反映指标,其变化其实在反映经济情况。海南的物价也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才演变到今天这个“畸高”的地步的。

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曾于2018年发布了《建省30年来海南物价变迁及启示》,其中提到:建省30年来海南市场价格的高低起伏既与经济政策调整、市场开放程度有关,又受宏观经济影响。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推动物价变动的深层次原因趋于复杂,主要包括经济景气度、货币环境、输入性因素、成本因素、地理位置因素五方面。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引发价格总水平变动。该文做了一些相对客观的总结,但是可能不如我直接这样列出来直观、真实。我尽量简单、平和的来说这事,如果有些话触动了某些人的神经,希望手下留情。

一、简单列一下一般原因

1、孤悬海外的地理位置。据之前某次内部会议听到的数据,海南商品进出的物流成本普遍比大陆高了18%左右。在电商高速发展了十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有商家不给海南发货。

2、海南在历史上从来缺乏“独立性”,在当今一样是外向型经济,对外依存度畸高。海南在历史上从未独立,因为太落后,冷兵器尚无法打造,人口少、产业不完整。当然,海南岛也并不像台湾岛曾经被殖民者铺垫文教和工业化。

3、上个世纪90年代的那一场泡沫影响深远,海南的士起步价在20多年前就已经是10元,那个年代海口就有8000元/㎡的房子,就有装修费用超过10000元/㎡的夜总会。物价的特点恰恰是“上涨容易下降很难”。1988年、1989年海南省CPI同比分别上涨28.1%、28.4%;1988-2017年,海南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5.19倍,在中南六省中,海南同期累计涨幅高于湖南(5.05倍)、湖北(4.88倍)、广西(4.47倍)、广东(4.19倍)、河南(4.09倍);30年里有8年涨幅居中南六省之首,其中2010年后有5年居首,由此可见,与中南六省相比,2010年来海南居民消费价格上涨速度相对较快。

4、某些特殊企业和特殊政策的存在。比如:个别企业在海南像关门打狗一样的做经营,包括普遍影响民生的农产品企业,其经营模式就像是“围猎”,导致猪肉价格常年全国第一。比如:高速路不收费从长远看是好事,但是燃油附加费在油价中体现为比大陆油价贵了1元钱左右,可是收了20多年的费用,长时间也只有环岛高速和海文高速。最近几年高速和道路建设才逐步得以完善。可以说,确实起效太慢。

5、高房价所带来的“并发症”。虽说全国都进入了高房价的艰难境地,但海南是最为特殊的。因为85%购房者是外地人,“中国只有一个海南岛”被捧上了天,海南众多常居人口几十万的县域,房价都已经超过大陆的绝大部分地级市甚至长沙这样的湖南省会。水涨船高,商铺、写字楼、住宅的租金都畸高,造成做生意和生活的成本提高。海口,据说刚刚进入三线城市。但是海口有些创业园区的办公室租金都已经超过100元/㎡/月,这几乎跟深圳广州看齐了,这是贵族创业style。

6、海南农产品价格“奇观”。农产品价格是影响老百姓家庭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是整体物价的重要推手。由于地产和旅游业的发展,海南的土地太热门了,导致经济作物和养殖用地价格也居高不下。海南农业土地租赁(承包)价格基本是大陆的2-3倍。加上海南高温高湿病虫害较多,号称高效农业其实很难做到,产品品质很难保证。再加上缺乏集约化生产模式,种养太零散,人工和物流成本都增加,于是推高了最终销售价格。但凡是去菜市场、超市买生鲜、买食品的朋友应该都深有体会,我在下面会再做一下分析。

7、直接的物价推手。新闻多有报道,什么菜霸肉霸冰霸等等各种霸。

二、最为重要的特殊原因

前两天跟海南省蔬菜流通协会的朋友聊天,我聊到一个观点,稍微整理如下。

我认为海南物价畸高的最重要原因是:基层群众的就业空间太小,商贩太多。

大家可能也发现了,海南不管是城市、乡镇,卖东西的人都很多,其中有店铺、流动摊位,经常是两个篮子一放就卖东西。从民生角度看,给基层群众简单快速的生意机会是好的,但是如果按照数学算法一算,就会发现这恰恰是推高物价的极为重要的原因。假设:一对夫妻在海口经营一个菜摊子,哪怕他们不用交租金和税金,他们也希望能够覆盖一家人在海口的生活成本。假设一对夫妻和两个孩子在海口生活成本要9000元每月(含摊位费等经营费用),而他们没有别的就业渠道,只能经营一个菜摊,那么他们就要力争一天收入300元,但是因为海口居民人数不多,而卖菜的人又太多,于是他们一天只能卖150斤菜,他们就要每斤菜挣2块钱。于是,菜地收购1.5元每斤的蔬菜,批发商2.5元每斤批发给菜摊,菜摊就要按照4.5元/斤来卖。而,如果是在广州,一个菜摊一天卖出去600斤,同样的菜只要卖3.5元/斤,就是每斤挣1元钱,可收入18000元每月,维持一个小家庭应该没问题了。

△ 海口某处卖鱼的大姐

卖东西的人太多了,比如海口市海甸四东路附近有家乐福、嘉茂农贸市场、银谷苑便民疏导点、平价蔬菜店等处都有菜摊,我相信小摊贩一天真的卖不了太多。但是他们的成本又是实实在在的,他们对于自己的劳动价值的期望也是实实在在的。不管是卖生鲜还是其他东西,卖得人多了,大家为了维持基本的营收、基本的生活,这价格怎么降?

那么,相比海南不多的人口,为什么这么多人卖菜呢?为什么这么多人开个小店卖东西?为什么这么多餐饮店?

因为没有就业机会。尤其是文化层次不高的基层群众,在海南就业更难。

三、怎么破?一点点建议

能够大量吸纳普通基层群众就业的行当是:制造业、服务业。因为制造业不足,于是大家都挤到了服务行业。前辈早已总结过“无工不富,无农不稳”,但是海南的环境很独特,很多人非常排斥制造业,好像制造业必然污染必然导致断子绝孙,这太狭隘了。

记得2013年5月,著名的黛安芬内衣制造商海南优美内衣有限公司宣布关停海南工厂,并裁减生产线员工2000余人,海口市人力资源市场为帮扶该公司被裁员工的再就业问题,举办了专门专场招聘会。——是的,就业本身就是政府最需要引导的事情。发展产业是为了什么?民众的第一获得感是什么?就是就业!当时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我还挺有触动。虽然不知道当年这些员工去了哪里,但是我想对于这2000个家庭而言,都是大事。

以前我曾经2次参加椰树集团的开门红大会。在台上可以看到台下三千号职工,虽然放眼全国椰树集团不算巨无霸,但是对于这上千个家庭而言,椰树是多么重要。每每想起那个场景,我都想说:向各位海南的老板们致敬!

所以我第一个建议是:尊重制造业、支持制造业。当然,海南政府没有大张旗鼓的说,但是还是做了规划。比如2018年6月21日发布的《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规划了“到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到2025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8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600亿元”。按我们国家的规划,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要达到32万亿,也就是说海南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只占全国的0.5%(海南陆地面积占全国0.36%),看起来这个目标比较适中,如果能达到,已经是巨大的进步,而这个产业对于解决就业的效果应该不错。在这里,我特别想说一句,为了产业,海南工业用地的价格应该控制一下了,从可以查询的数据对比看,太高了!

我的第二个建议是:基础就业机会,海南户籍人口优先。

在十多年前我就不能理解,海口的出租车司机、公交车司机、物业保安人员、清洁工等等基础服务人员为什么不能限定必须是海南户籍?其实外地大城市基本都有这方面规定,但这两年老是有专家说这是就业歧视。我认为这反而是对当地劳动人民“获得感”的尊重,本地人可能祖祖辈辈在这块土地上做出了贡献,凭什么不能享受一定的成果?同理,看看国家为什么一直不放开外国劳务的输入?不就是为了保护本国基层国民的就业权益吗?难道还要允许普通菲佣进来跟本地保姆充分竞争吗?还要允许非洲人来抢农民工兄弟的工作吗?

给那些专家送一句话:一个人可以自私,但是不能自私到以为别人不自私。适当的地方保护主义是稳定就业的重要法宝。

第三个建议:政府尝试主导农业土地集约化。海南喊着“高效农业”多年了,但是大众印象还仅限于反季节瓜菜和某些特殊高价值品种。农业的第一要素是土地,土地不集约化,所谓高效就不够高。以前的集约化绝大部分是民间承包行为,建议各市县政府可以推行由政府平台公司先集中收储农业土地,再与专业合作社、农业公司合作的方式,彻底改变低效的小农经济。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业收益、平抑农产品价格,同时可以将农民逐步培养成为职业农民。

最后说一点点心酸而直接的感受吧。

2001年我从长春回到海口新港码头,身上只剩下9.5元现金,拿着上百斤的行李只能打车,可是起步价是10元,好心的司机只收了我9.5元。而就在2020年,长春市的士起步价刚刚从5元调整到8元。

海南的高物价是个泥潭,多少人挣扎多少年了,自贸港时代如果再注水进来,多少人得被淹没了。

为了海南,期待您分享本文。

老痛(微信号:toonkam)

二〇二一年三月十八日 于海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黄循鑫 | @老痛 | ToonKam » 海南物价畸高,真相是什么?怎么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