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的名义,将狗肉节改为爱狗节吧

写在前面:此文楼很歪,细细看才有味。

2018年6月21日是广西玉林市一年一度的“夏至荔枝狗肉节”。这是玉林的民俗, “每年夏至日,当地众多家庭都会在这天聚会,吃狗肉,品荔枝,喝荔枝酒”。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地街头很多地方被贴上了“抵制狗肉节,营救汪星人”的鲜红标语。照惯例,这“狗肉节”在互联网上也遭到了烈火烹油一般的批评。这不是“键盘侠”或“爱狗人士”们第一次严厉批判狗肉节,但热度依然很猛,热得大概可以烧……烧鸡肉吧。

△媒体上报道的墙上标语。(转载)

批评者们以“爱”的名义、以营救汪星“人”的名义来抗议,大概是心理上接受不了可爱的狗狗变成了一堆的肉、所谓的美食。

看到“烧鸡肉”,一般人都会有食欲,因为无爱。理性的评论者会认为,人们可以吃鸡肉猪肉鱼肉牛羊肉,所以吃不吃狗肉,不会影响我们的营养摄入。——虽然玉林当地民众说他们所吃的都是饲养的肉狗,但爱狗人士可不管这些哦!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在社会的高度协同中(比如全球化),在相互影响之下,约定俗成的道德观在这百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以前在东北上学时知道,朝鲜族人爱吃狗肉。也知道食用狗肉都号称来源于养殖的肉狗或者叫菜狗。隔壁的韩国在现代历史上却屡屡因为狗肉一事遭到抨击。据媒体报道:1986年汉城亚运会和1988年汉城奥运会时期,韩国政府曾禁止售卖狗肉,并为此立法,将狗肉列为“嫌恶食品”。当时很多餐厅摘去“补身汤”的招牌,取而代之的是“营养汤”“补养汤”“四季汤”等比较隐晦的新名字。(不过,相关法律后来被废除。)而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2018年平常冬奥会期间,人们发现在韩国依然有很多地方可以吃到狗肉。我2011年去首尔时,也颇有兴趣打听了一下,听说在市郊的狗肉馆还是很多的。

看起来,狗肉确实有魅力、习俗确实难改变。玉林市也曾经在2014年对外明确表态,这所谓的狗肉节其实并非节日,更不是政府主办的活动,而是当地人由来已久的习俗,尤其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人们生活得到改善后,狗肉宴就更流行了。而哪怕就是今年的抗议之后,依然有开狗肉档的人说“节日”期间,销量是平时的9倍。从韩国和玉林两地的事例看,爱狗人士和吃狗人士的拉锯战应该是个持久战。不过,从长远看爱狗人士必定会赢。

——恭喜狗狗们!你们赢了!那些帮你们贴标语、用口水淹没新闻的人是多么的爱你们!

△在Facebook上看到的著名钢琴家孔祥东发的推文。(截图)

狗,大概是进化得最为成功的动物。它们在人类社会几乎已经拿到了与人同等的权利,所以“汪星人”这个称谓一点不虚。在全世界范围来看,物种之间的最佳伴侣已经不是狼与狈(狼狈为“奸”),而是人与狗(人狗有“爱”)。虽然达尔文的进化论普遍被非宗教国家所接受,但迄今依然没有能够有清晰的“狗的进化史”,目前主流的观点是狗的直接祖先可能与今天的灰狼相似。

物种上的犬科动物在几百万年前已经出现。但狗的好日子是在它们跟随人类生活之后。就在30年前,我们还常能听到贬义的俗语“狗改不了吃屎”,因为当时的狗主要是工具型的看门狗、猎狗。但现在常听到的是“忠犬护主”,狗已经荣升为人的生活伙伴,它们只要在有人聚集的地方,几乎都生活无忧。从这点看,狗是直接根据人类的需要来进化的。

当然从人的喜好说,熊猫也进化得很好。熊猫以前是杂食动物,也吃肉、也咬人。但是后来尤其是现在的熊猫吃竹子、吃素,而成天只负责卖萌,虽然牙齿和消化系统没有变,但是已经对肉食无感。它那种憨态可掬的样子赢得了全世界。据报道,当年美国罗斯福的儿子西奥多见到熊猫苏琳时,曾说,“如果把这个小家伙当作我枪下的纪念品,我宁愿用我的儿子来代替。” 可见其憨态有多大的杀伤力。只可惜,它进化的过程中生殖能力太差,相对而言也不适合当宠物,否则可能就没有狗狗什么事了。

再看看反面例子,比如“四害”之“苍蝇、蚊子、蟑螂、老鼠”,这是对抗着人类在进化。它们猖獗的对抗着人类的各种药物——包括绝育药物,一直保持着强大的藏匿能力、生育能力。可是,也因为这些,得不到人类的爱,成为了“害”,于是只能生存于卑微和无尽的危险之中。而其它的动物,譬如水牛、马是人类的工具,可惜当今已经被机械、汽车所替代,所以他们的进化貌似也就是这样了。在古代人马有着“同伙”这种感情的时候,人们也觉得吃马肉残忍。

△ 在新疆伊犁的饭桌上,马肉。2018.6.24

△马是草原人的伙伴,但也是肉菜。2018.6.24

于是,我发现这么点逻辑:人类对动物的爱,往往会体现为3种有意思的现象:

1、因为爱它,所以觉得吃它残忍,下不了嘴。

2、因为不爱、恨它、不喜它,所以吃着觉得恶心。

3、因为不爱、有点感觉、无所谓,所以吃着它主要是看色香味——于是残酷一点说,人们爱的是它被烹饪之后的样子。

除了了一些变态行为之外,人与动物间的感情并不算太复杂,一般就这几种方式:

1、它是完全的宠物,卖萌、忠心、陪伴即可。

2、它是你的肉食,或者你是它的肉食。

3、它们好烦,踩死、摩擦。

4、它很美、有点意思。

人类文明化的进程中,与动物之间一直有关系互动。现今,当人们将狗称为“汪星人”,把猫称为“喵星人”,当小动物保护协会遍地开花,为狗争“狗权”这种事情可能会蔓延。

可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又如何呢?

人类的自我进化已经完全是社会化进化方式,甚至性本能也几乎从繁衍族群的本能中剥离了出来。于是人和人之间的感情与相处方式都必须要遵从社会道德或者公序良俗之约束,但是那一点点去之不掉的本能让人幸福,也成为痛苦的来源。

前些天我在海口飞北京的航班上放张艾嘉的电影《相亲相爱》——看这中文名没什么感觉,但是其英文名叫《Love Education》(爱的教育)。影片用非常平实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即将退休的女教师为她去世的母亲处理后事当中发生的故事。她坚持要回老家把父亲的骨殖迁出到城里与母亲合葬。但是她父亲其实在乡下还有一个旧社会时期遗留的结发妻子“阿祖”,于是矛盾就发生了。阿祖一直守着“丈夫”的老家并给老人养老送宗,“丈夫”虽然在与她结婚后没多久就进城务工并再结婚,但她依然“坚守”,她相信他对她有感情,她在“丈夫”安葬老家后还守着坟,所以得到了村里人的承认,都不同意迁坟……人们不经意的坚守着乡约、公俗,法律反而显得那么冷冰冰。(剧情很长,不赘述了。)

△ 《相亲相爱》预告片截图。

《相亲相爱》被誉为2017年最夺泪的影片。我在飞机上几乎也是擦着眼泪看完的……偷偷看了一下周边的观众也都差不多如此。张艾嘉让生活中的琐事变得耐人寻味,没有讲道理却又有着大音希声之感。我感动于片中人们对爱的坚守,感动于老夫老妻间爱的沧桑。但是,感动归感动,每个人的生活还是要过,并且只能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过。其它的物质追求和各种欲望不说那么多,在家庭关系中就有这么一条:父母希望孩子听话,妻子希望丈夫听话,丈夫也希望妻子听话。这“听话”的要求,同样以爱的名义在进行的。可是论“听话”,人远不如宠物。

喜欢宠物的人,其心理当中有两条最重要的:

1、宠物可爱。

2、宠物听话。

爱狗、训狗的人要的都是“听话”这效果。并且宠物完全无话可说、不会跟人吵架。

但是家庭成员就不一样了。一个个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愿意表达,可爱又听话的毕竟不多。所以人与人之间不省心啊。《相亲相爱》中一家人因为迁坟一事意见不一,而闹到电视台。虽然后来和平解决,虽然期间很好的体现了“善”与“爱”,但是,容易吗?

也许就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社会大融合期间的各种规矩也非常多(包括车子、房子限购、户籍限制等等),人们希望可以简单与轻松一些,于是,养听话的宠物就如网络游戏、沉迷手机一样,是一种情感的宣泄。

如果随波逐流或者推波助澜,我们不如以爱的名义把狗肉节改成爱狗节。反正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不如人狗之间那么纯粹,反正狗狗哪怕没有感情,只要可爱的摇摇尾巴,人们就可以自己脑补:“它是爱我的”。

总而言之,要以爱之名。

文/黄循鑫  2018年6月24日于新疆伊犁。

除非特别说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黄循鑫 | @老痛 | ToonKam » 以爱的名义,将狗肉节改为爱狗节吧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博主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